今年的理财市场有一种凋零的感觉。
银行理财收益率连连下降,宝宝类货币基金利率也进入“2”时代、传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更是微乎其微……
不少投资者陷入了“投资荒”的纠结之中,但就在这种行情下,民营银行却走出截然相反的路线,推出了年化收益超4%的活期存款产品。
这种逆势而行的做法,让很多人对它产生质疑,它真的是存款产品吗?它的安全性如何?到底能不能投资?
新理财神器
确实,今年以来,有不少民营银行推出各种活期理财产品,且收益率基本在4%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蓝海银行、富民银行、百信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8家民营银行在发行此类产品。
多数银行除了在自己银行的APP上售卖该类产品,还会选择和互联网巨头合作代销。
比如,蓝海银行除了在自己APP上销售“蓝宝宝”的理财产品,还在京东金融APP上推出 “当日”系列产品;富民银行除了在自己APP上还在京东金融APP上,推出“富民宝”的理财产品。
从利率水平来看,各种活期存款利率在3.5%-4.3%之间,一般都能达到4%,相比于宝宝类货币基金的平均利率2.8%,实在高了不少。
其中,蓝海银行的“当日”系列产品利率最高,提前支取利率为4.3%;富民银行的“富民宝”,提前支取利率为4.3%;而最低的利率是网上银行的“定活宝”,利率为3.5%。
从存款门槛上来看,这些存款类产品的起存金额一般在50元以上,可以说无论是谁都能投资这类理财产品。
产品有何风险
相比传统银行的活期理财利率,民营银行这些理财产品的利率实在高得太多,所以很多人问:这些银行靠谱吗?这些理财产品到底靠不靠谱?不会是讹钱的吧?
其实,这些银行无论是民营银行,还是互联网银行,都是经过银监会批准的,与传统银行的性质其实一样的,属于正规商业银行。
无论国有银行还是民营银行,都有严格的监管,所以,倒闭的可能性很小。
当然万一银行倒闭了,根据存款保险条例,储户在50万以内的存款是可以100%保证收回的。
也就是说,万一银行倒闭了,银行无法偿还你的存款,也会有存款保险基金代为偿还,所以对于50万以下的存款,大家不必担心。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活期存款”的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是3年、5年的定期理财产品。
也就是说,投资者将钱投入3年或者5年定期存款的资金池,如果投资者提前提取时,那么银行就将此资产转让给第三方机构,全部资金到期后,银行再将部分定期存款利息给到第三方机构。
简言之,这类“活期存款”就是通过期限错配的方式将“定期存款”活期化。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资管新规,期限错配是被严厉禁止的,而这些民营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把这个雷踩中了。
从表面上看,这款产品是有一定政策风险的,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但最终的合规性问题也只能由监管层定论。
当然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这些产品遭遇流动性风险或者监管风险,无法随存随取,最终提取时间恢复为底层资产的存款期限。
比如说,你存了1万元底层资产为3年的活期理财产品,本来你想存了1个月就拿出来,但因为监管风险或者市场风险,你必须等到这个产品到期才能取出来。
暂时来看,这个风险并不太大,这类理财产品还算是安全,有保障。
利率为何这么高
事实上,这类“活期”产品并非民营银行独有,很多传统商业银行也有推出这种理财产品,但相比较民营银行的产品而言,准入门槛较高,一般是1万或5万起投。
其实,就算是传统银行的5年存款利率也很低,以工商银行为例,5年期的整存整取利率也只有2.75%。
那么,为什么民营银行这类3年期、5年期的底层资产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收益呢?
其实,这种活期存款创新产品之所以火热起来,与民营银行的兴起不无关系。
自2015年起,共有17家民营银行设立。相比传统银行,民营银行在总行所在城市仅可设1家营业部,不能开设分支机构。
这就意味着,民营银行能够触及到的客户很少,所以通过这种高息存款创新产品,可以从互联网渠道获客,获得更多的存款。
也正因为很多民营企业都是通过互联网渠道来获客,所以节省了很多人工费用、场地费用等,成本节省了能够给予存户的利率也能够更大方。
更重要的是,在当下的经济大环境下,很多中小企业跟传统银行借钱已经很难了,很多中小企业会转向这类民营企业借钱,当然需要以更高的利率借钱。
也就是说,民营银行的业务是以利率水平相对较高的借贷为主,因此能给投资者更高的利息。
当然,如果中小企业的贷款逾期或者计入坏账,这些跟投资者是没什么关系的,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
总体而言,民营银行活期产品的利率相对较高,而且投资门槛低,存在的唯一风险就是监管风险,但总体风险我认为还是很低的。
在投资环境恶劣的当下,我觉得投资这类产品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我需要提醒的是,大家在投资产品的时候,要看清楚各个产品的投资限制、取现限制和存在的风险点,最后结合个人的投资偏好和资金流动性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