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剧中,婆媳矛盾总是主流剧情,而其中牵涉最多的,是经济问题。
这些可预知的问题,如果在婚前就做好财务规划,完全可以避免婚后的尴尬和矛盾。今天童童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在婚前规划好家庭财务,避免婚后家庭大战的悲剧。
1、拥有一份有潜力的好工作
思来想去还是将能自足自立的工作作为第一条件罗列出来,虽然道理谁都懂,可是真正重视的人不多,还有很多年轻人把婚后过高品质生活的经济来源重点寄托在双方父母身上。
带着这样的期望走入婚姻的,除非你真的找到了超级有钱的豪门家庭,否则,普通家庭总靠父母长期支援,矛盾就会出来了。
因为父母的赚钱能力是随着年龄在逐渐降低的,靠老人的扶持,这种帮助不会越来越多,只会越来越少。
找一份好工作,自己脚踏实地辛勤耕耘才是正道,也许起步几年收入会低些,但是随着积累和付出,后期的潜力和收获才是小家庭生活质量的长久保证。
2、婚前做好婚房安排
中国的丈母娘总归需要女婿准备好的婚房才肯嫁女儿,这点没有错,不过有一点是可以商量的:如果女婿家没有那么强的能力全款买房,那么两家人一起合买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既有人情味,也符合新婚姻法的保护。
毕竟传统也需要根据时代而调整的,就现在的婚姻法对房子所属权的保护来说,娘家若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婚前出钱合力买房也是对女方的一种保护。
房,一定要在婚前敲定,无论用哪种形式,男方独资、双方合买、双方贷款或者女方独资,形式不拘,但婚前需要落定。有的家庭(尤其是女方)对未来期待很高,婚前钱没凑够,以为婚后可以再集两代人之力凑够资金买套中意的房子,殊不知,婚前没谈妥的事,婚后更难谈,矛盾只会愈演愈烈。
而且,婚后的生活往往会开销更大,因为成家后,就将独立面对社会中的人情往来,原来亲友结婚生娃办百日宴,只要跟在父母的后头就行,现在就需要单独出一份红包,逢年过节拜望长辈也需要独立出一份,生活支出蹭蹭上涨。
在这样情况下,婚前尚且缺钱买房的话,婚后更是很难在短期内筹足资金购房。因此,无论大房小房,市中心房或者近郊房,婚前一定要在能力范围内安顿好住房。这一步可以减少日后很多的家庭矛盾,尤其婆媳矛盾。
3、控制好生育时间
生孩子早好还是晚好,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如果你们双方处于事业的打拼期,本身资产能力也不算雄厚的话,不妨把生育时间往后放置几年,当然最晚不要超过35岁,毕竟35岁前才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
有了孩子后不仅家庭经济开支会陡然增大,所需要投入的精力才是重中之重,又要顾事业又要顾孩子,经济上还紧巴巴,这种情况下尤其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因此,计划好生育时间,在一个经济和精力都允许的情况下生育孩子,才能更有利家庭和谐。
4、给家人配置好健康保险
家庭经济矛盾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年轻小夫妻生活压力大,期望得到更多来自于双方父母的经济给予;而双方父母年龄渐长,生病等不可预知的开支加大,更倾向于存钱保命。一个需要花钱,一个想要存钱,矛盾重重。
所以如果可以及时得给家人配置一份健康医疗险,不仅可以解决父母后顾之忧,在生病后保障所需的经济开支,还可以灵活得调动起一部分养老备用金。
高情商的孩子不是在父母前信誓旦旦的做出,你们生病我会负责到底的姿态,请现在尽可能先把钱拿给我花;最重要的还是用实际行动来保障切实可行的承诺,用一份保险合同证明爸妈生病真的可以不愁钱。
送给父母一份健康保健,既可以拉近彼此亲情关系,也可以作为后盾保护家庭,避免“因病返贫”后的家庭矛盾。
5、调整好自身心态并积极做出改变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更何况算上经济账,“不和谐”总是时常出现的音符,当面对一些家庭关系中的不如意时,调整好心态也很重要。
归根结底,自己的小家庭应该由夫妻双方来共同努力建设,父母的帮助仅仅是锦上添花,自身的努力才最重要,如果遇到资金压力,更多的应该调整自身的消费水平,或者多干,或者多省,不可一味得将自身享受建立在父辈的财务支持上。
提前做好婚后规划,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够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身边不乏很多将一手烂牌打出好结果的人生赢家,无不运用了超高的情商和财商。以上,仅仅是童童的一些小见解,更多的生活智慧需要大家慢慢提炼和体会,希望大家都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