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中国用户都不仅仅把闲钱用作银行存款,原来越多的人把资金用于买理财,基金,股票等投资产品。
而在购买的理财当中相信每个人都购买过,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例如XX银行365天理财,预期年化收益5%,到期拿回本金和收益。
很多用户觉得,这样挺好呀,到时候拿钱,其实银行很可能在中间已经割了你的韭菜。
首先,预期年华收益5%,但是最终收益是不是5%,万一是10%呢,用户不就少拿了,你这个韭菜不是就被银行收了。
其次,银行中间的理财收益变化你一点都不知道,银行是用你的钱帮你理财,你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很不合理。
可以说,预期收益型理财,让用户承担了理财的风险,却只是获得了储蓄产品的服务和收益。
理财与存款有本质性区别,老百姓到银行存款,是把钱借给银行,老百姓与银行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而理财业务的本质是:银行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代其进行理财,投资者与银行之间是一种委托——受托关系。投资者承担风险并获取投资收益。银行可以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也可以按事先约定,在投资业绩优良时收取一定的业绩报酬。
而净值化将让理财回归本质,假如你购买了5万元XX银行365天封闭式净值型理财,双方在理财合同中约定,当实际投资收益率(扣除固定管理费、托管费等)超过5%时,超出部分银行与投资者各拿一半。并且根据新的规定,银行应该每周向投资者披露收益情况包括资产净值和份额净值。这样用户购买银行理财无疑是更公开化、透明化了。不懂担心被银行暗地里“割韭菜了”。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办理优质信用卡,领取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