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辞任董事长”、“参选台湾领导人”等一系列重磅消息下,郭台铭和富士康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而近期,郭台铭称要将苹果生产线迁往印度,更是将自己和富士康进一步推向舆论的漩涡。透过富士康,不少人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危机。
我们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尽管美国制造业本身在衰落,但在技术研发与积累以及产业链话语权层面,一直处于顶端,是在制造业自然发展到顶端之后,才主动进行全球化产业转移。
我们则是在制造业的工业基础与科技发展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之时,资本、劳动力、人才就已经开始疏远制造业。中国正在发生的制造业转移,来得有些仓促。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从国内来看,一方面是在可持续发展语境下对低端制造产业的集中整治,另一方面则是成本高企倒逼相关企业的主动退出。而来自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则进一步侵蚀着中国低端制造业的优势。
在材料等基础研究尚未完成追赶,且高端制造业尚未形成优势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形势不容盲目乐观。
但中国人向来提倡“弯道超车”。那么属于制造业的弯道在哪里?
工业互联网可能是个非常宝贵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办理优质信用卡,领取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