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关键词新闻背景:
“不加油不充电只加水的状态下,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轿车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
只加水,就能跑1000公里,这你能信?如此荒谬的说法,竟然能够堂而皇之出现在某地媒体头版,而这个高大上到违背宇宙基本规律的发明创造,竟然还获得了当地40亿的巨额投资。
如果只是一场魔幻无比的骗局,为中国的文学史增添耀眼的一笔也就罢了。更可悲的是,真正属于未来的新能源技术氢燃料电池,或许难免因此躺枪。
概念: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燃烧过程的高效电化学能转换装置。利用水的电解的逆反应,将氢气(等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连续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在实际运用中,氢燃料电池的概念基本可以等同于燃料电池。
特点:
无污染: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它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而不是采用燃烧(汽、柴油)或储能(蓄电池)方式--最典型的传统后备电源方案。燃烧会释放像COx、NOx、SOx气体和粉尘等污染物。如上所述,燃料电池只会产生水和热。如果氢是通过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光伏电池板、风能发电等),整个循环就是彻底的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过程。
无噪声:燃料电池运行安静,噪声大约只有55dB,相当于人们正常交谈的水平。这使得燃料电池适合于室内安装,或是在室外对噪声有限制的地方。
高效率: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是由燃料电池的转换性质决定的,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发电机)的中间变换。
氢燃料电池行业站上“风口”:
2019年上海车展上,燃料电池汽车迎来了发展历程中的新高峰。丰田和现代的量产燃料电池车型齐齐出镜,国内的格罗夫氢能汽车也是闪亮登场,开启预售。上汽、东风、一汽、汉腾都有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加之本来默默无闻的力帆汽车也因和武汉泰歌代工生产燃料电池而出现股价连续涨停,在纯电动车备受各种问题困扰的情况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资本市场都对燃料电池技术抱以极大关注。
在氢能的布局方面,日本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实际上,丰田早在1992年,就开始研究氢燃料电池汽车,当时起名为FCHV。而日本则于1993年启动了以氢能为核心的世界能源网项目,是最早系统指定氢能发展规划的国家;21世纪初,美国和欧洲先后跟上。
相比之下,中国的氢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晚,2014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将氢能与燃料电池列入“20个重点创新方向之一”。2018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位于日本北海道的丰田汽车工厂,并考察了氢燃料电池车Mirai。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这是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国内市场上,氢燃料电池车亦有所成长,但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2018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为1619辆,其中专用车产量909辆,客车产量710辆。
氢燃料电池发展遇到的问题:
首先,燃料电池成本与使用寿命。燃料电池的成本在于质子交换膜以及相关的催化剂贵金属“铂”上。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当达到1万套的产量时,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下降到79美元/千瓦,且当前国际领先水平的燃料电池寿命是5000小时,国内平均寿命只有2000~3000小时。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燃料电池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寿命会不断提高,尤其是铂的用量也会下降,当前对于铂的替换研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
其次,基础设施耗资巨大。一个加氢站的建设成本高达1500万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可以借用现成充电网络的充电站。因此要在国内形成一个类似于传统燃油车这样的加油网点布局,其投资之大不言而喻。
第三,由于氢气的不稳定,氢气的运输及存储也对安全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界也在对更为稳定的含氢物质替代氢气的存储运输进行研究。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办理优质信用卡,领取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