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不能要,你是不是撒!
不是我傻,这些钱真的不能要。
现在理财到底还能不能买了,P2P暴雷,银行理财收益下降,宝宝理财就那么点年化,就连银行买理财都能被骗,老百姓到底还能不能投资了。
就是前不久,重庆渝北区人民法院披露的一起刑事判决书显示,浙商银行购买到了价值共8亿元的假理财产品。
神奇的是,浙商银行一直没有发现这份理财产品有问题,直到银监会来总行检查,才发现购买的理财是“三无”产品,无备案、无编号、无真实投向。
银行这种专业金融机构买理财都能被骗的,我们这些对金融知识一片空白的小老百姓还能活么。
其实理财还是能买,只不过有几条红线千万别动
红线1:高收益,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不要轻信
如果你单独跟一些银行的某个素质不高工作人员接触,保不齐他就会跟你说一些不靠谱的事,承诺一些没边儿的条件。
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说“我们这个产品可以保本保收益”,“收益能达到10%以上”。
但实际上,《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保本的新理财彻底不存在,保本理财只能是资管新规之前发售的,但再也不续期了,而且新规中规定理财子公司可以发行分级基金,可以直接投资股市,这些都带来了更高的风险。
想要不被骗,要学会看理财合同,包括看底层资产是什么类型,弄清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产品,明白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搞清楚募集期和清算期的期限。
红线2:没弄清自己能扛风险么
一般人最初接触投资理财基本就是银行存款、余额宝之类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收益每天看得见,买过余额宝的人都知道,余额宝每天都会显示前一天的收益,并且收益都是正的,还没有出现过亏损的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财,一般人的信心是会增强的,感觉原来理财这么简单,然后人的欲望总会水涨船高,很快便会觉得余额宝的收益还是太低了,开始尝试股票基金。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货币基金的三到五倍,但是我经常遇到投资股票基金赔钱的人,后来才了解到他们赔钱的真正原因是自己不能接受任何亏损。这就是抗风险的能力太差,也是心里素质不高的一种表现,是投资中高风险理财的大忌。
保守型的投资人就是不能接受自己的本金有任何一丁点的伤害,习惯了货币基金每天收益都会增长感觉,股票基金一旦发生亏损自己便开始坐立不安。
股票基金高收益没有错,但是因为接受不了亏损而割肉离场,不光没有赚到钱还赔了钱,还不如一直投资低收益的货币基金。不管收益高还是低,明白自己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红线3:投资陌生的领域
面对眼花缭乱的理财项目,我们应该谨慎的选择,最好是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如果一定要尝试新的项目,投资者最好先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基础内容,再去尝试新的投资。
现在网络很发达,想学习什么基本上在网上一搜索,没有什么是学习不到的。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能掌握投资理财的要领。光学习了理论知识,却没有去市场中实践,就无法真正感受到市场的魅力。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投资理财也是同样的道理,看的再多不如自己亲身操作一把得到的多。就像不同投资策略之间到底哪个策略能够获取更大收益,依靠理论依靠历史数据是得不出来正确结论的。
红线4:跟风投资 亏的是自己的钱
在投资理财时,最忌讳的事情就是跟风投资。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所传的小道消息,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丧失原本的真实性,并且这样也非常容易陷入幕后操控手的圈套中,使自己钱财散尽。投资者要经得起诱惑,不要看到别人赚了就跟风。
红线5:暴富心理作祟
有些人为了一较小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往往会抱着走捷径的心理进行投资理财。一般来说,这些人都有较强的好胜心,并且极度的渴望发家致富,一旦有不法分子爆出“内幕消息”,并以此为借口鼓动时,他们往往会陷入圈套。天上不会掉馅饼,投资者不应总想着走捷径,在面对这类诱惑时应当理智面对。
最后总结一下:
理财还是可以买的,但是不要贪,抗风险能力弱的,到大银行做做货币基金,或者大额定期最适合了,风险低,收益也马马虎虎,但至少没人惦记你的本金。